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教案: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让学生体验面积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实践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引入面积概念 从圆形周长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画圆、比较周长和面积,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圆形的大小差异,为面积概念的引入打下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列出包含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并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概念,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含义,掌握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手掌面和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的概念,进一步解释封闭图形的面积。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在学生观察、触摸的活动中突破难点,感悟、感知周长的意义。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
3、什么是周长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所以,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本节课教学设计特色如下: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了促进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测量图形的周长 师:我们身体上的周长你会测量了,那么封闭图形的周长又该怎样来测量、计算呢?请大家看一组图形,要想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几条边的边长呢?生:三角形要先测量三条边的长度,然后把这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5、.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6、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一) 看一看,描一描。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小学二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实践,愿意与人合作,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解决问题。而且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初步建立有关倍的含义了。
杨树的3 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 要在第2 行一共摆15 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15 根放在了一起。于是我 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
在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这一课时,我们将聚焦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进而掌握相关知识。首先,我们通过摆小棒和圆片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个6可以说成()的()倍。(2)7个5可以说成()的()倍。(3)5个4可以说成()的()倍。(4)8个6可以说成()的()倍。看题分析,并回答问题 求自行车有多少辆?某商店有有6辆,数量是的5倍,有多少辆?想:求有多少辆,就是求5个()是多少?列()算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时,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进行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估算。
1、、开拓思维,计算周长。3 厘米 3 厘米 7 厘米 3 厘米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 媒体出示)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 的猜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课件,3厘米、5厘米长的小棒。一个信封,内装一个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印有表格的纸、手巾纸、图片、线等。[教学过程]引入课题 谈话: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是什么呢?屏幕展示:请你从组长那里去领一个吧!请你想一想,你手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指名
3、苏教版小学数学1-6册课程与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内容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2年级:以直观感知为主,通过实物操作、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教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4、前不久,我校数学组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循教材文本的序、循学生认知的序,凸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展开了研究讨论,并作为近阶段我校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开设了相关数学研讨课。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
2、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游泳圈每个12元,球每个15元)。分析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班内交流。
3、生1:3个小朋友每人买1个泳圈要多少元?生2:买5个泳圈和1个球一共需要多少钱?生3:买3个球需要多少元?生4:用100元钱可以买几个泳圈、几个球?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4、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小数的意义。
5、教材分析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研讨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3页的内容——《小树有多少棵》。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6、【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法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我们一起研究了二分之一 ,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三分之一 。 出示课件: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边说边写先写分数线,在写分的分数分母,最后写取的份数分子。
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经历几分之几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几份就是四份之几,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拓展思维,认识分数名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 方法 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本文目录一览: 1、低碳环保作文 2、环保,从我做起作文 3、低碳环保从我做起作文 低碳环保作文 低碳环保,人人有责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实现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目录一览: 1、入党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2、大学入党个人自传范文1500字 3、党员入党个人自传范文 4、大一入党自传1500字新生怎么写 5、大学生入党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
本文目录一览: 1、林语堂前期散文的准确概括 2、林语堂散文精选三篇 3、林语堂散文 4、林语堂经典散文:《人生不过如此》 5、林语堂读书的散文 6、林语堂散文赏析 林语堂前期散...
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10句以上 2、鲁迅关于时间的名言 3、鲁迅关于时间的名言句子 4、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10句以上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
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假面舞会 2、2020万圣节求婚,万圣节怎么求婚 3、龙之信条2斯温在哪里指南,阴沉蔷薇园深入攻略 关于假面舞会 1、戴面具舞会是一种特殊的聚会形式,参与者会戴上各种...
本文目录一览: 1、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 2、班主任德育论文 3、求关于班主任德育的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谢谢。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 1、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引言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